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历时半年的调查显示,包括苏州健身房客车、金龙联合汽车等在内的五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从年到年共骗取财政补贴10.1亿元。 为此,除要求返还财政补助资金外,5家公司分别受到了取消整车生产资格、取消财政补助资格、罚款等沉重处罚。 当然,已查明的这5家公司只是“冰山一角”,关联公司也未被公开通报就被罚款,或将问题车型排除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宣传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之外,得到了解决。
从享受免税购置税和车船税,到获得不锁定牌照、无限制发放的特权,从政府采购到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放开钱袋给予补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像我国一样拥有新能源汽车 过去十年,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总额约为160亿美元,我国占一半以上。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数据,自2009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加上地方政府1:1的补助财政补助资金,每生产新能源汽车,公司可获得13.4万补助。
慷慨丰厚的财政补贴刺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式增长。 过去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从500辆飞跃增长到去年的49.7万辆和44万辆,其中去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400%。 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21.5万辆和20.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19.8%和122.8%。 短短几年,我国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支出国。
但是,市场繁华的背后隐藏着那样肮脏的手。 调查表明,公司骗取国家财政补助的手段无与伦比。 例如,车辆未达到或未生产宣传标准的,违章取得牌照骗取补贴的,将向关联公司而非最终用户销售符合规定的车辆,未达到补贴条件,但争取提前获得补贴。 将技术含量少的电池装在不投入生产运营的车辆上,领取财政补贴,将车辆出售给最终用户,但在领取补贴后被大量搁置,财政资金大幅浪费。 另外,也有公司在收到车辆补贴后,将购买车辆的电池、电机等主要零部件分解转卖获利,或将车辆改造成以前流传下来的燃油车销售到农村市场。 国家财政补助金的资金被所有人嘲笑,变成了被剥削的肥肉。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特殊奖励和财政补贴,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而是指向确定的社会公益方向。 然而,根据对本信企业新能源购房者的调查,近八成购房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前两个决定因素是牌照优惠和政府补贴,节能环保这一核心需求排在最后。 调查显示,在选择新能源车企品牌和车型的决定因素中,补贴额度居首位,客户一般对每百公里的用电负荷并不介意。 看来,财政补贴隐含的公益性需求并未被顾客接受,购买力“倒退”,不容易保证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和对环境保护的减压效果。
对生产公司来说,如果有巨额的财政补贴,不计算生产价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制造商可以据此以零价格乃至“负价格”进行生产。 这样,期待补贴促使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升级技术、产业、产品的初衷也被消除,我国新能源汽车存在的技术功能薄弱和核心技术空中心化等长期以来未见的整车方面, 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的电动化底盘、整车控制等通用技术开发能力普遍不足,整车质量如操控性、可靠性、减震降噪等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 关键零部件方面,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日本比我国平均水平高30 %~40 %,充电次数也是我国的数倍。 另外,中国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密度比国际水平低30%至40%,电容器、开关设备、芯片和传感器等“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不仅如此,核心技术的缺失还体现在新能源车平台架构的规划开发上。 除上汽、吉利等公司外,很少有公司能在平台框架内统一规划新能源车和以前流传下来的汽油车,最大限度地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和生产灵活性,实现价格的下降。
诚然,财政补贴减轻了新能源汽车早期产品技术成熟度不足和生产开发价格暴涨的压力,较有效地启动了营销市场。 但是,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公司的依赖性,诱发了市场的畸形发育,而且公司的趋利性扭曲了财政补贴的技术路线,两者的力量都与政策预期的综合市场效应相差甚远。 目前,以财政政策为支撑的新能源汽车萌芽期已经过去,并被快速增长的时间所取代。 因此,财政补贴政策的修改和优化应提到议事日程上。
出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补贴资金约3900亿。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价格随着规模效应逐渐下降,以及部分车型价格下降较快,二级财政补贴逐渐“倒退”成为必然。 根据财政部的计划,明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今年基础上下调20%,从2019年开始每年下调40%,年后退出补贴政策。 从深圳市公布的新政来看,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最高可能达到三分之一,这将成为普遍趋势。 另外,今后政府的财政补助将大幅度向规模化、差异化、技术性转移。 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改意见稿)》,明显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 不仅如此,国家财政资金今后将最大限度地用于充电、充电设施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和公司创新补贴。 可以预测,随着财政补贴更加准确地发挥作用,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质量提升、重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式增长轨道。 (上海证券报) (/h/)。
/ h// h// h /
标题:“以财政补贴转向矫正新能源汽车业风向标”
地址:http://www.0317jhgd.com//dfqcxw/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