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智能科学技术与汽车产品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确实,时代在迅速变化。 不久后到来的是车企之间的智能科技竞争。 这种竞争除了硬件制造能力外,核心科技的研发能力也将成为各大型车企占领领域创高点的重要因素。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于是,无论是丰田、大众、福特、戴姆勒等大型汽车企业,还是长安、吉利、长城的“自主三强”,都提出了向“科技”企业转型的目标计划,并做了很多努力。

例如,吉利扩大自己的边界,宣布“不是另一家汽车企业”,标志着全速向科技公司转型。 长城汽车和正式宣布向“全球化科技移动企业”转型的长安汽车也一样,积极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将效率和软件能力打造为核心竞争力,向智能移动科技企业转型。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就目前而言,“自主三强”而言,自“科技”企业战术转型以来,已是指日可待或进入改革深水区。 那么,这三家汽车企业取得了那些成绩? 进展情况怎么样? 能顺利完成战术的转换吗?

全速向科技公司转型,自主三强各自活跃

事实上,近年来长安、吉利、长城“自主三强”不同形式全速转型为科技公司,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无论是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驾驶等许多关键核心技术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分别来看,长城汽车在去年7月30周年庆典上深刻反省后,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深刻变革。 随后,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企业品牌相继发布,长城汽车转型“第一弹”发布,在新技术企业品牌下,“柠檬混合dht”、“咖啡智能驱动”等非常科技。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涵盖智能客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子电气架构的“咖啡智能”客舱(照片来源:万里长城汽车) ) )。

在新产品落地方面,今年5月,wey的新型suv模型摩卡上市了。 这是长城“咖啡智能”平台落地的第一个产品,标志着长城汽车旗下的高端企业品牌wey正式走上了向“智能”转型的道路。 此外,已经发布的第三代霍夫h6、霍夫大狗、初恋、赤兔等产品也是长城汽车科技的成功之地。 远离网络企业品牌单独创立的坦克企业品牌,其信心也依托于智能专业越野平台——坦克平台。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向“科技企业”的转换、内部组织机构的变革也是重要的部分。 对此,长城汽车设立了公司数字化中心和产品数字化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推进数字化转型,并在年轻化营销、数字化销售、技术化平台加速抢占市场,起用了年轻的高级管理者。 日前,长城汽车联通永达集团探索新的零售模式,进行数字化销售管理。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蜂巢能源上市的高速层压方形三元电池(照片来源:长城汽车) )。

事实上,在核心科技行业,长城汽车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 蜂巢创易、蜂巢能源、未势能、上燃动力、诺沃汽车、精工集团六大零部件公司是长城控股集团科研实力雄厚的子公司品牌。 这家6大零部件公司涵盖了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氢能产业科技及装修、底盘等科技行业。 对长城汽车来说,能否顺利完成向“全球化科技移动企业”的转型,这6大零部件公司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吉利转型的步伐也很坚实和迅速。 自去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板上市以来,吉利汽车向科技型公司转型的野心暴露无遗。

对吉利汽车来说,过去十年,在“大吉利”的框架下,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 其实,在去年的采访中,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出了吉利向世界创新型科技公司集团转型的宏伟目标,开启了对未来智能交通转型的探索,创造了天地一体化的移动生态。 今年年底,“吉利集团有限企业”更名为“吉利科技集团有限企业”,经营范围增加了智能无人飞机、卫星传输、互联网等业务范围。 而且,吉利汽车在共享旅行、飞行汽车、远程通讯、卫星通信、锂电池的使用、充电基础设施和碳循环制甲醇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尖端技术方面进行了布局。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吉利控股集团业务板块(照片来源:吉利汽车) ) ) )。

进入2021年,吉利的战术转型再次加速,与百度、福克斯康城、腾讯、ff建立了合作,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数字营销等项目加速落地。 2月24日,吉利和沃尔沃在联合在线发布会上宣布,在维持各自独立企业框架的基础上,双方将围绕汽车新四化前瞻技术,在动力总成、三电技术、高度自动驾驶等业务行业进行合并与合作。 其中,动力总成业务的合作是关键,双方以股权合并的形式合并动力总成业务成立新企业,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为重点。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长安汽车这几年虽然遭遇萎靡,但在年提出的“第三次创业计划”后,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已转型升级为3.0级。 今年国际车展期间,长安汽车发表了《十四五(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0愿景。 公司《十四五》期间,长安将着力研发,共投入1500亿元,深入布局软件产品、智能化、低碳化、新商业模式和高精锐人才五大行业,加快智能化和低碳化转型 在人才结构方面,长安将组建3000人规模的智能化、软件化人才队伍,建设世界优秀人才凝聚成长基地,加快向智能低碳移动科技企业的转型。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长安汽车发表《十四五(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0愿景(图像来源:长安汽车) ) ) ) )。

由于核心技术的独立研发和智能化转型的巨大投资,长安汽车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顺利。

在科技方面,自去年11月发布新的车造结构方舟结构以来,今年5月20日,长安汽车将长安更名为阿维塔科技。 阿维塔科技完全市场化运营、独立经营、独立快速发展,与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携手打造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 chn ),打造丰富的智能汽车产品系列, 最近,据媒体报道,首款产品已经完成前期研发工作,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智能科技产品加速落地,长安销量强劲反攻

一方面是从以前流传的汽车制造公司向科技移动集团的转变,另一方面新产品稳步落地。 进入2021年,三家汽车企业仍在新的框架和新的平台上展开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攻势。

其中,吉利相继推出或亮相了星越l、几何a年度改版、极氪001、第四代帝豪等新产品。 根据计划,接下来还将推出icon纯电版,下一个企业品牌将拥有新的中大型suv机型和主要机型的年度升级版。

长城汽车也保持着激进的攻击态势,旗下各企业品牌也密集生产新产品。 第三代霍夫h6更新后,大狗、初恋、赤兔相继发布,在奢侈企业品牌wey押注智能时代,首款重磅智能车摩卡上市,接下来马奇朵和拿铁也将逐步上市。 根据计划2021年-2023年,wey企业品牌将推出包括轿车、mpv等在内的16种新车型,进一步细分市场,强化市场占有率,为突破2023年65万辆的销量大关而随波逐流。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长安汽车的中型suv机型uni-k (照片来源:长安汽车) )。

相比之下,长安汽车的新产品也在爆炸中。 今年3月28日,长安发售了中型suv机型uni-k。

从整体上看,三家汽车制造商几乎接近高端suv产品的配置,其中以长安uni-k、吉利星越l、Wey Moka为首的三家最新科技产品,至少可以与合资企业品牌竞争。 无论是智能网络还是自动驾驶,这三个产品毫无疑问都领先于合作企业品牌。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在高端新能源方面,吉利汽车宣布成立极氪智能科技有限企业,而基于sea浩瀚结构构建的极氪首款车型极氪001,其性能直接与特斯拉、未来、小鹏等一线新能源企业品牌产品相比较,

氪001智能客舱(照片来源:氪() ) ) ) ) ) ) )。

长安汽车将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面向未来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即将上市,新的高端企业品牌名称即将出台。

与吉利和长安不同,长城在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布局更为积极。 今年3月底长城公布了氢能战术。 根据计划,长城今年内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c级氢燃料电池suv,树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 今年全球首次完成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100辆并落地,到2025年剑指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从销量来看,今年1-4月的三大汽车制造商均表现良好。 其中吉利汽车1-4月总销量43.3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9%; 长城汽车1-4月累计销量43.0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86%。 长安汽车前4个月累计销量为84.33万辆(长安系中国企业品牌轿车1-4月销量突破4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82.32%。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从增长率来看,长安更为激烈,新的高端企业品牌上市后,拉动企业品牌力度提升的吉利将优化产品布局,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专注于实现企业品牌提升的长城销量也在稳步增长,wey企业

最后写。

正如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所说,由于疫情,汽车领域受到很大阻力,领域竞争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并且,新时期也产生了统筹汽车公司向科技企业转型的新机遇。

很明显,目前的汽车制造市场发生了“巨变”,特别是今年以来,华为、百度、小米、oppo、滴滴、360等手机巨头和互联网公司带着新兴科技迅速涌入汽车制造行业。 而且,考验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科创板”也吸引了众多汽车企业。

“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严格来说,对于未来的汽车产业,能否成为科技企业,决定着车企是否有资格和能力在未来的汽车产业中拥有自己的位置。

另外,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作为汽车制造公司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市场价格直接关系到汽车产品的销售业绩,普遍不高,但科技企业大多在空之间抱有很大的想象。 因为这个头部车企的转型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例如,长安汽车在华为打造高端企业品牌后多次刺激股价涨停,其5月股价涨幅近1/2达到45.08%,直接推动了市值突破1200亿元。

标题:“转型科技企业,自主三强谁更有希望?”

地址:http://www.0317jhgd.com//dfqcxw/1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