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通过世界协约的方法减少温室气体,我国据此提出了CO2排放高峰期和碳中和的目标。 各行业和各地区相继研究制定了CO2排放高峰期和碳中和的目标和路径,本文梳理了近期各地、领域和专家等各行业的相关进展和信息情况。
生态环境部确立并实施2021年的重要任务——CO2排放高峰期方案
最近,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召开了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了年和“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策划了“十四五”工作,安排了2021年重点工作的部署。 会议表明,将在2021年拟订并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行动方案。 抓紧建立支撑国家自主贡献的工程银行,抓紧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化低碳省市试点,加强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究编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术2035》。 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届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稳步推进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广东省正在探索建立粤港澳海湾地区碳交易市场
广东省很早就启动了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深圳、广州、中山相继试点国家低碳城市,取得了巨大成效。 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管理、碳普惠制试点等一系列创新方案和方法,为广东低碳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成为全省产业引领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 目前,广东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非化石能源比重超过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万元的gdp能源消耗量为0.34吨,低于0.54的全国平均水平。 与广东建立低碳经济体系相比,民进广东省委建议,尽快研究发布《广东绿色低碳快速发展促进条例》。 按照立法先行的理念,整理总结广东省低碳试点比较有效的方法,上升为土地进行法律规制。 从结构调整、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习惯、低碳社会、监管、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法规范式,为全省合作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优质快速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在着力培育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的同时,必须对现有经济体系进行结构调整。 广东要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必须积极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
海南和上海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期
1月24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海南将实施碳减排协同机制,实施碳捕集应用点项目,早日实现CO2排放高峰期。 列席省第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海南省生态环境厅长官毛东利表示,“CO2排放高峰期”是我国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会增加,而是在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 根据政府的实务报告,今年海南计划考虑制定过度实现国家出台的碳减排控制目标,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行动方案。 上海将制定全市碳排放高峰达标行动计划,以在2025年前达到碳排放高峰。
城市CO2排放高峰期的“上热温下冷”还需要多加学习
虽然在国家层面确定了削减目标,各部委也忙于贯彻相关要求,但到了省市却竞相创造峰值。 例如,一些省级主管部门还处于新闻收集阶段,刚刚要求市、县提交基础数据。 有些地区连最基本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都没有编制,更别说提出了减排构想。 一些省市没有充分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期倒贴对地方快速发展的要求。 “到2030年化石能源的采用量能够持续大幅增加,并且在高碳轨道上策划‘十四五’的快速发展,不少人希望在攀登碳排放量的‘新峰’后再考虑下降问题。 出乎意料的是,“十四五”新建的高碳项目,排放量将持续到2050年左右,压缩未来20-30年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空之间,将对碳中性产生巨大的压力。 ”。
国家电投是发布“CO2排放高峰期”时间航班的第一家能源央企
12月8日,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企业品牌论坛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企业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发表题为“绿色智能能源大企业品牌时代到来”的演讲时,指出到2023年,国家电投将在国内“CO2排放高峰期”。 钱智民说:“我们在制定国家电投“十四五”计划和“‘2035一流战术”时,初步估算到2023年国家电投将实现国内“CO2排放高峰期”,为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国华锦界将完成国内最大规模的碳捕集示范工程的建设安装
1月21日,国内最大规模的15万吨/年碳捕集与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在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华锦界电厂完成安装建设。 该项目将运用先进的化学吸收法技术,整合多种高效节能技术,投产后,为我国“CO2排放高峰期”、“碳中和”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是指收集大型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各种方式储存以免排放到大气中的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全球变暖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杜祥瑛院士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实现碳中和
就国内的碳排放而言,电力领域(第一是火力发电)、交通领域)第一是石油产品),建筑和工业大致占31 )。 “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降低碳排放,降低化石能源的采用。 一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特别是在建筑、交通、工业等行业; 二是用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提高一次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三是增加碳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第一是森林碳汇,正在努力开发碳捕获技术。
李灿院士认为有必要不断探索贮藏新模式
一项研究表明,用甘肃至新疆戈壁沙漠面积的不到70%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效率达到10%就能支撑全国的能源消耗。 李灿院士表示,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可储存能源。 处理我国西电东送的方法是建设超长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但面临着价格高等问题。 近年来兴起的电解水制氢技术也面临着氢能的储存、传输、补给等诸多难题。 “我们的项目团队是使用化学能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液体燃料,实现便于储存、便于运输的新途径。 也就是说,由绿色氢气和二氧化碳组合而成液体甲醇。 ’李灿院士这样说道。
欧阳明高院士表示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将发挥重要意义
“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不仅需要太阳能、风力发电,还需要将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和储能方法进行合作,形成真正的新能源体系。 ”欧阳明高氏认为,作为未来储存的重要方法——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将发挥重要的意义。 “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首先必须依靠能源体系的脱碳化,用新能源汽车储存能源。 这是下一个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用新能源汽车推进新能源革命,实现优质快速发展。 如果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化,进而带动新能源革命,那么迄今为止流传的汽车、能源、化工领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汽车取代马车以来时隔百年的巨大变化吧。 ”欧阳明高中说。
张涛院士认为多元化、低碳、清洁化是能源快速发展的道路
“在CO2排放高峰期以前,化石能源仍然占主导地位,与清洁能源起着许多补充作用,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是首要方向。 碳中和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 这是为了迅速发展光能、电能等可再生能源,但如果只采用光能、风能作为电能、热能,则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削减有限,因此必须使绿色氢和二氧化碳结合 ”张涛说。 用风力和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得到的氢被称为绿色氢,被认为是未来氢能的第一获取方法。 氢能自身的储存、运输瓶颈尚未得到处理。 将绿色氢气和二氧化碳结合制成液体甲醇,不仅可以处理储存问题,还可以中和二氧化碳。 这样得到的液体甲醇,采用后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将成为下一个循环的载体,是天然的太阳能输送者。 “经过多年的努力,‘液态阳光甲醇’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后绿色甲醇的采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涛这样说。
标题:“各界探索“碳达峰”之路”
地址:http://www.0317jhgd.com//dfqcxw/17313.html